寒衣节送寒衣的现实意义是什么_有关寒衣节的传说故事有哪些

  • 作者:  祝福语
  • 来源:  未知
  • 发表于2019-12-27
  • 被阅读
  •  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的寒衣节,最有特色的一个习俗就是“送寒衣”,也就是为了怕祖先在另一个世界缺少衣物,在冬天里挨冻,所以除了供奉的食物、纸烛以外,还要准备纸做的冥衣,焚化给逝者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寒衣节送寒衣的现实意义,希望能帮到大家!

    寒衣节送寒衣的现实意义是什么_有关寒衣节的传说故事有哪些

      寒衣节送寒衣的说法

      寒衣节的风俗,在我国可谓是源远流长。古籍《诗经·豳风·七月》中就有“七月流火,九月授衣”之说。《中华全国风俗志》则记载:“十月朔,俗称十月朝。人无贫寒,皆祭其先,多烧冥衣之属,谓之‘烧衣节’。”

      道家则认为,寒衣节这天,五帝会于北方五炁黑天。其五帝攒会之日,校鬼魂,查生人祖考及见世子孙所行善恶,以定罪福。此日皆累生人,宜当醮谢,须凭法力祭祀,追赎涂苦,一一得福,常日祭祀,不可享也。

      寒衣节送寒衣的现实意义

      人类的文明最早是从尊重生与死开始的,送寒衣的习俗,就是始于这种理念。送寒衣这种祭祀方式,集中体现和表达了炎黄子孙人文道德价值观——血缘纽带的宗族观念、寻根问祖的孝道理念、尊重生死关爱生命的宇宙观。

      《论语学而》记载:“慎终追远,民德归厚矣”,在祭奠与追思中,孕育和引发其感恩之心和道德意识。因此不管在寒衣节还是在其它节日,不管具体用什么方式祭祀,每个人都应该放弃浊思尘念,清净身心,正心诚意,用心灵与天地自然交流融合,这是寒衣节的精神与灵魂,也是今天的寒衣节值得发扬的意义。

      关于寒衣节的传说故事:

      中国民间传说蔡伦刚发明出纸时,买卖很好。蔡伦的嫂子慧娘就让丈夫蔡莫向蔡伦学习造纸。回来开了一家造纸厂,但蔡莫造的纸,质量不好,卖不出去,二人很着急。后来,慧娘想了一个办法,摆脱了困境。

      某天的半夜,慧娘假装因急病而死。蔡莫伤心欲绝,在她的棺材前悲哀不已,他边烧纸边哭诉:“我跟弟弟学造纸,不用心,造的纸质量太差了,竟把你气病了。我要把这纸烧成灰,来解心头之恨。”

      他烧完了又抱来纸烧,烧了一阵之后,只听见慧娘在棺材里喊:“把门开开,我回来了。”这可把人们吓呆了,人们把棺材打开,慧娘装腔作势地唱道:阳间钱能行四海,阴间纸在做买卖。不是丈夫把纸烧,谁肯放我回家来?

      慧娘唱了很多遍说:“刚才我是鬼,现在我是人,大家不要害怕。我到了阴间,阎王就让我推磨受苦,丈夫送了钱,就有许多小鬼帮我,真是有钱能使鬼推磨。三曹官也向我要钱,我把全部的钱都送了他,他就开了地府后门,放我回来了。”蔡莫装作糊涂:“我并没有送钱给你啊?”慧娘说:“你烧的纸就是阴间的钱。”这样一说,蔡莫又抱了几捆纸,烧给他的父母。

      在场的人们一听,便以为烧纸有很大的好处,都向蔡莫买纸。慧娘慷慨地送给乡亲,这事一传十,十传百,远近的乡亲都来买蔡家的纸,烧给自己死去的亲人。不到两天,积压的纸被抢购一空。慧娘“还阳”那一天正是农历十月初一,因此,后人都在十月初一祭祀祖先,上坟烧纸,以示对祖先的怀念。

      十月初一,有的地方还有祭牛王的习俗。相传这一习俗起源于春秋秦国。某日,秦文公命人砍倒一棵梓树,梓树忽然化为一头牛。秦文公令人追杀。牛一下跳入水中,再也没有上来。人们就立“怒特祠”祭祀此牛神。怒特,是高大健壮、威风凛凛的公牛。这样的公牛,在人们的心目中,有着驱疫辟邪、保护牛类的功能。

      说点什么吧
      • 全部评论(0
        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
      栏目导航